文章

带动农户就业、让百姓吃上“旅游饭” 看这5位农业农村领域基层代表如何擘画农业新画卷

作者: 身体健康 发布时间: 2025-05-23 22:40 阅读量: 7270 来源: 辽宁省
带动农户就业、让百姓吃上“旅游饭” 看这5位农业农村领域基层代表如何擘画农业新画卷

  海报新闻记者 孙佃潇 撒伟 北京报道

  近年来,一项项亮眼的“三农”成绩,离不开“三农”战线广大干部群众的拼搏奋斗。5月23日,国新办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来自农业农村领域的5位基层代表围绕“稳产增产显担当 乡村振兴立新功”进行了现场交流,用自身实践印证了乡村振兴既要扎根土地、传承经验,也要拥抱科技、敢为人先。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种粮大户:农机合作社自主经营面积达6万余亩

  我从2011年开始农业经营,当时只种了2000亩地,2015年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当时配备了80多台(套)大型农机具,大型农机具配备让我们的种植方式和种植模式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种粮大户邹德海说。

  邹德海介绍,当时的小四轮拖拉机可种植65公分的小垄,如今已变成了大型农机具作业种植1.1米大垄,形成了“垄上双行、垄上三行”的种植模式,从整地、播种、植保到收获都实现了大型机械化作业,使粮食产量和品质都有了大幅度提升。

  目前,该合作社自主经营面积达6万余亩,种植大豆3万多亩、籽粒玉米1.5万多亩、鲜食用玉米1.5万多亩。该合作社已经发展成为一家集农资销售、农业种植、生产托管、种子繁育、秸秆综合利用、农产品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合作社。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农友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让“中国饭碗”多装“安徽粮”

  “11年前,我和我的爱人放弃在合肥生活,回到了家乡开始农业创业。黄山市黟县是个典型的山区县,土地比较分散,但是生态非常优美。当时我想,如果我们能找到一套解决生产难题的方式,依托我们的生态资源优势发展优质粮油生产,应该大有可为。”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农友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海波说。

  徐海波介绍,11年来,该合作社坚持不断创新、实践探索,总结出了适合自己的农业生产服务模式,帮助小农户解决了他们做不了、做不好、做了不划算的生产难题,建立了现代化的农事服务中心,解决了丘陵山区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难题。该合作社与村集体进行合作,依托村集体把小农户需求集中起来,合作社统一进行服务。该合作社还与科研院校开展合作,把他们的新装备、新技术、新品种应用到生产当中去。

  “未来,我们将继续坚定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农户多种粮、种好粮,让‘中国饭碗’多装‘安徽粮’。”徐海波说。

  江苏省镇江市果牧不忘农场总经理:“95后”新农人带动400余人次农户就业

  来自江苏省镇江市的果牧不忘农场总经理华梦丽是一名“95后”新农人。从她的外表来看,很难把她和农田联系起来,但今年已经是她扎根农村的第10个年头了。

  2013年高考结束后,她选择到镇江去上大学,学习园艺技术专业;2015年年底进入实习期,她义无反顾留在了给予她知识的第二家乡——江苏镇江,带领她的4名同学一起留在了农村这片热土,开启了她们的农业创业之路。

  “起初,我们了解到传统的种植农业模式比较单一,想挣钱比较难,于是在2016年将种养紧密结合,发展了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结合农业现代化机械建设了果牧高标准农场千余亩。”华梦丽介绍,2018年,她们自主筹建了植物组织培养室,优化草莓苗繁育技术并实现量产。2020年,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累计帮助农户完成农产品销售513万斤。

  “我们看着农户的农副产品从原来的滞销、很便宜的价格就卖了,到现在已经完全可以执行我们的生产标准并将其纳入订单采购体系,我们带着他们‘以销定产’,采取‘包种包销’模式,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华梦丽介绍,她们还打造了公益农场,先后培训学员2万余名;自发组织成立了助农服务队,免费技术性扶持农户700余户,辐射面积达4.2万亩。

  “扎根农村创业的10年间,我深耕生态循环农业,以科技兴农带领农户深挖土地价值,累计带动农户就业400多人次,吸引了67名年轻同志返乡从事农业。我们也正以自己的方式,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农村、投身农业、服务农民,也希望可以和他们一起在乡村扎根、在乡村开花,在乡村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成为田野上的希望。”华梦丽说。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党总支书记:富硒小镇旅游综合收入突破5000万元

  “农旅结合是我们潭头村一条比较有特色的路子。”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党总支书记刘连云介绍,6年来,他带领全村百姓奋发前进,大力发展富硒农业、红色旅游,蹚出了一条产业发展的新路子,村里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了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

  “说实话,富硒产业和红色旅游产业没有做起来之前,我们也尝试了其他路子。我带着村集体养过鱼、种过草,但是都亏本了。”后来,刘连云跟村干部一起深入研究政策、学习经验,才把富硒产业做起来。“一开始种了100多亩富硒大棚,水稻种了1000多亩,种起来以后,我把大米拿去检测,检测出来含硒量丰富,打响了富硒品牌,我们的蔬菜和大米都卖得比以前更贵了。”刘连云说。

  此外,刘连云介绍,这几年,潭头村深挖红色资源、富硒资源,联合周边村成立了万亩富硒蔬菜产业园、千亩富硒水稻基地,扩大了群众就近就业渠道,打造了全国旅游重点村镇——富硒小镇,年均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5000万元,让潭头村百姓托起了“富硒碗”、吃上了“旅游饭”。

  “我们发展产业,最终是让老表受益。”刘连云介绍,发展富硒产业时,他就推行“党支部+龙头企业+农户”模式,在村里牵线搭桥,让企业提供种苗和技术给养殖户,让种植标准化、规范化,让企业和农户紧紧联结在一起。他还带头成立了潭头旅游公司,引导农户入股分红。“这几年,我们年年都举办分红宴,让群众享受发展成果,群众非常高兴。”

  “今后,我将继续当好潭头村产业发展的‘引路人’,带领村里干部一起努力,让老百姓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越过越好。”刘连云说。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农业农村局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带动3300余养殖户综合效益提高10%以上

  “水产养殖是三门县的农业主导产业。我们县有6000多户养殖户,我的工作主要是和他们一起解决生产上的难题——提高养殖技术,发展现代养殖。”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农业农村局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陈丽芝说。

  陈丽芝介绍,参加工作20年来,她走遍了全县所有的养殖乡镇,结合他们的需求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也会把大专家请到塘头来指导,发挥好技术推广的桥梁作用。同时,通过校地合作的形式共同开展课题研究,通过实施产学研推联合创新,助力三门“鲜甜产业”提质增效和渔民增收致富。

  “配合饲料跟小鱼小虾比起来,它的营养更全面、更科学,也更经济、更生态。”作为一名基层渔技员,陈丽芝也深入开展养殖模式的创新和示范推广工作,尤其是围绕三门青蟹转型升级需求,改变“以鱼养蟹”传统模式,全面推广配合饲料替代应用。现在,三门县已经推广了8万多亩,累计减少小杂鱼的投喂量超过2万吨,带动3300余养殖户综合效益提高10%以上。

这篇文章由君王美如画于2025-05-23 22:40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贵雨偶工泛传媒网立场。

发表评论 (16条评论)

用户头像

梁家三少

2025-05-23 15:23

这篇文章对肖战怕热的暴汗体质家具的分析非常深入,特别是关于木材选择的部分给了我很多启发。我家最近正打算更换客厅家具,这些信息对我帮助很大。

用户头像

墨衙内

2025-05-23 13:42

作为一名家具设计师,我认为文章中提到的克什米尔对巴基斯坦到底多重要设计理念非常前沿。尤其是抽屉结构的创新应用,确实能提升家具的实用性和美观度。